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舞臺?!?/SPAN>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概括起來說,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鄭州市民營經濟概況
2017年,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總量達到6620億元,占GDP比重72.5%、較2013年底提高2.8個百分點;完成稅收581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75%,較2013年底增加172億元、占比提高2.6個百分點;非公有制企業11.5萬家,從業人員217萬人,較2013年底分別增加3.6萬家、25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二、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當前,我市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形勢要求,尤其是面對中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現有金融體系還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還不能形成推動中小企業脫困發展的支撐力量。一些銀行片面追求大集團、大項目、大客戶,不重視中小微企業,加上中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抵押資產,且有效擔保不足,使得亟需信貸資金支持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更加困難。面對當前快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我們在資產證券化、未來收益權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產業鏈金融等金融產品創新前沿尚未真正起步;保險公司在開發特色險種、更好地服務企業方面仍有不足,通過保險方式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民間融資機構“跑路”現象時有發生,政府、企業都對民間融資機構持謹慎態度,使得中小微企業融資市場化程度低,渠道過于單一、狹窄。
發展面臨的“三門”依然存在。近年來,我市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仍未完全解決。民間投資仍面臨制度壁壘,一些地方存在行政行業壟斷、地方行業壟斷與保護主義。盡管市場準入條件不斷放寬,但一些民營企業在投資時仍然與國有企業受到不同程度區別對待,隱形歧視、附加條件時有存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現有政策落實不到位,或者不切合企業實際需要,導致民營企業家政策獲得感不強。
政商關系現實困境依然存在。一些干部搞不清與企業交往的分寸,干脆舍“親”而?!扒濉?,導致出現因“吃不準”而“不敢為”的現象;一些干部在面對政府管理、服務企業方面已經暴露出來的弊病和問題,對民營企業因相關政策變化調整所遇到的困難,冷漠視之,無所作為;一些干部指刻意避免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人員的接觸,比如執行法規政策時只運用檢查監督處罰等手段,采用自身簡便易行的方式方法貫徹落實任務要求,回避和不考慮不同行業和類型企業的現實情況;基層干部的紀律規矩意識有較大提升,然而在強調“法無授權不可為”、依法依紀依規的情況下,基層政府和公務人員只能做規定動作,對于法規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無能為力,有時只能堅決執行。
三、推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意見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并且提出了6個方面的政策,直接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核心問題,精準施策,每一條都是民營經濟活力的強心劑。對我市如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助推我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當擔負起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關(機構)擔負起監督責任,推動形成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合力。強化對“關鍵少數”的監督,強化自律和服務意識堅持抓早抓小,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及時提醒糾正。要建立正向激勵、負面清單與容錯糾錯相結合的機制。通過各級有關職能部門、工商聯、商(協)會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涉企政策宣傳活動,提高針對性和時效性;深入開展以“守法誠信、堅定信心”為重點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企業守法誠信經營;推進企業廉潔文化建設,加強對企業負責人的廉潔自律教育,提升反腐倡廉意識。保障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合法權益,尤其要關注非公有制經濟年輕一代的成長,掌握其思想動態、關注其價值取向。
建立常態化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與企業家交流溝通機制。每月召開一次由領導和企業家參加的營商環境座談會,面對面聽取企業家的訴求和問題,形成當月問題清單,由相關部門調查、核實并處理。建立市領導聯系民營企業制度。市領導每人每年對口聯系1-2家重點民營企業,建立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產學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協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信息問題、技術問題、融資問題、人才問題等等。
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陣地建設。加快建設鄭州商會大廈,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平臺、民營企業總部基地、民營經濟服務中心、鄭商形象展示窗口。學習借鑒先進地市經驗,加大對在鄭異地商會的服務引導與考核獎勵,扶持鄭州籍在外經商企業家組建域外鄭州商會、建設域外鄭州商會大廈,積極發揮商會的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把分布在全國、全世界的鄭州人聯系、團結起來,打造對外招商引資的橋頭堡和根據地,讓全球企業家為鄭州喝彩,為鄭州宣傳。
加強商會建設和國內外民間商貿交流。積極發揮商會作用,引導會員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通過商會引導,堅定企業家對企業發展、鄭州發展的信心,提高對鄭州的認同感。充分發揮工商聯民間經濟交往職能,重視域外鄭州商會建設,以商招商、以商促商,加強中原城市群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聯動互動,通過商會組織促進鄭州國內、國際經貿交流。
建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引導教育機制。參照省財政今年新舉措,大力增加工商聯的培訓費用,加大對非公經濟人士的教育引導。深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施優秀企業家輪訓和教育工程,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教育納入全市人才培育體系中,依托社會主義學院、知名高校等每季度開展培訓。加強年輕一代企業家教育培養,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